禅修中心
佛七
禅七
夏令营
短期出家
您当前所在位置为:首页 > 禅修中心 > 新闻中心
<【第六届青年夏令营讲座】明臻法师:佛经结集与流传>
   

【第六届青年夏令营讲座】明臻法师:佛经结集与流传

 201784日上午8:30,第六届佛教文化与生活经典传承青年夏令营举办《佛经结集和流传》讲座,主讲人为夏令营班主任明臻法师。明臻法师目前正在攻读韩国首尔东国大学博士学位。在两个多小时的授课时间里,明臻法师给大家讲解了佛经传入我国的历史和其中的六位重要代表人物。

 

讲座前的请师仪式

 

梵华法师向营员介绍明臻法师

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诞生,35岁开悟后创立了佛教,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乐的真谛,以及离苦得乐的方法,给人类以和平、幸福和智慧。佛陀在世间生活了80年后入灭。因为佛在世间传授佛法的方式是口授于大众,没有文字记录。

    为了让佛法能够在世上流传,在佛教史上一共有四次结集:

第一次结集是在公元前486年(也就是佛灭度后三个月),有500位阿罗汉参加;

第二次结集是在佛陀入灭100年之后,有耶舍比丘,跋耆僧共700人参加;

第三次结集是在佛灭度后236年,这是第一次使用文字的结集,驱逐了分别说以外的正统说论者,编纂了二部《论事》抄写在贝叶上,此次结集有1000名阿罗汉参加;

第四次结集是在佛灭度后四百年间(迦王治世时期),这次集成了200卷的《大毗婆沙论》,有500位大阿罗汉参加。此次结集后,佛教结集达三藏十二部,佛教最初经典的结集逐步完成,之后开始选派僧人到境外传教,使佛陀的教法得以流传于世,为有缘者所受持,修行,依止。

 

明臻法师

佛教在中国传播期间的五位代表人物:朱士行、法显法师、玄奘法师、鸠摩罗什法师和义净法师。

 

朱士行: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公元260年,他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的沙漠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求得的大本《般若》,经过多方周折,才于公元282年(西晋太康三年)遣其徒弗如檀送回洛阳。朱士行求法的经典虽然只限于《大品般若经》一种,译出也不够完全,但对于当时的义学影响却很大,凡是有心讲习者都奉为圭臬。

 

法显法师:第二位求法僧,也是第一位到达印度并有专著的法师

法显法师,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人,二十岁时受比丘戒。他常慨叹律藏传译未全,立志前往印度寻求。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历经千险来到中印巴连弗邑摩诃衍僧伽蓝抄得最完备的《摩诃僧祇众律》(其本传自祇洹精舍);又抄得《萨婆多众钞律》一部(即《十诵律》)约七千偈,这都是当时所通行的本子。此外还得着《杂阿毗昙心》约六千偈,《方等般泥洹经》约五千偈及《摩诃僧祇阿毗昙》等。 

法显法师后来又在狮子国(斯里兰卡)抄得《弥沙塞律》,又得《长阿含》、《杂阿含》和《杂藏经》。这些都是中土旧日所无的大小乘三藏中的基本要籍。其《涅盘》一经,首唱佛性(即如来藏)之说,而又不许阐提成佛,保存经本原来面目,更为可贵。他在建康道场寺和佛驮跋陀罗共同译出的有下列五部:《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僧祇比丘戒本》一卷、《僧祇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勘同《鬼问目连经》一卷)。此外,法显法师还详述西行求法的经历,留下了《历游天竺记传》一卷。此书成于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为中国古代以亲身经历介绍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情况的第一部旅行记。法师为使佛法在中土得到弘扬而不惜自我牺牲的这种菩萨精神,成为一批批西行者求法的精神动力。

 

玄奘法师:陆路印度求法,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

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46岁的玄奘法师自印度归国。法师从印度及中亚地区带回国的梵筴佛典非常丰富,共526筴、657部,在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法师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鸠摩罗什法师:三藏法师第一人

鸠摩罗什法师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他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法师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法师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

 

义净法师:海路印度求法,完善了对戒律经典的空缺

义净法师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经由广州,取道海路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迄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

 

通过明臻法师讲述佛教经典结集与传承和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营员们深深感受到了佛教经典能够传承至今的不易。没有法师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地取经、译经、弘法,我们就听闻不到佛法,也得不到佛陀慈悲留给世人的这剂离苦得乐的良药。

 

 

撰稿:张世祎、贾玉峰
摄影:李鸿飞、赵连平


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 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电话:0316-7271328 传真:0316-7271328
手机:13343162664
冀ICP备12010246号 邮编:065700 技术支持:联通广告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益津北路39号(霸州市佛教协会)(106国道东侧,茗汤温泉度假村北,霸州市人民法院斜对面,津保铁道桥南侧路东)
微信公众平台:fanhuatemple

梵华精舍对公账号信息:
开户行:中国银行霸州支行
收款人:霸州市梵华精舍
账  号:101892149798
咨询人:(藏华师父)13343162664
客  堂:0316-7271328

网站管理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