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华精舍第六届“佛教文化与生活·经典传承”青年夏令营文化讲座【2】 ——杜伟生老师:古籍修复材料—纸
2017年8月1日下午13:45,杜伟生老师莅临梵华精舍讲经堂,为第六届“佛教文化与生活•经典传承”青年夏令营营员们讲解古籍修复的重要材料之一——纸,杜伟生老师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专家。

杜伟生老师为营员授课
古籍,专指1912年以前经过写印而产生出来的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众所周知,书籍在流传的过程中容易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害,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对其的修复也迫在眉睫,古籍修复的重要材料——纸,其制作原料、工艺、产地、尺寸、颜色也十分考究。广泛地说,纸是一种平整均匀的薄片状纤维制品,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作为包装、卫生等其它用途,纸的出现,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伟生老师授课课件
古籍修复用纸主要有:传统手工纸、以原料命名的纸、以产地命名的纸、以纸张纤维形象命名的纸、以纸张帘纹形象命名的纸、以加工材料命名的纸、以加工程度命名的纸、以颜色命名的纸、以使用人姓氏命名的纸、以纸张规格命名的纸等十类。
狼毒纸是用一种叫狼毒的根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成的。因为狼毒纸有毒,不怕虫蛀,所以许多经书多用此纸制作。
澄心堂纸是指五代南唐时期开始制造的优质书画纸,后主李煜非常喜好,特以皇宫室“澄心”命名,是朝廷专用纸张。据《江宁府志》:“澄心堂纸以桑皮为原料,后主所制者,工料特精,别以烈祖之澄心堂名之,遂为上方珍品。”由此可见,澄心堂纸是一种皇室专用,极为珍贵的纸张。
杜伟生老师为营员讲解纸张类别
竹纸属于茎杆纤维纸,是由竹子的杆制作而成。竹纸的发明在中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没有竹纸就没有现代的木浆纸。藤纸、麻纸、雁皮纸因用料简单方便,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其生产的纸更易流传,更为普通人所用。
古籍修复用纸需要纤维合适、薄度适中的纸,然而现在还未找到完全合适的用纸,这更需要手艺人的努力。课程讲授结束之后,杜伟生老师与营员就古籍修复用纸的标准进行互动交流,杜老师教导营员,修复古籍是功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勉励营员尽心从事古籍修复学习,传承经典。
营员们在认真听杜老师授课
撰稿:蒲思倩 彭俊楠 摄影:任易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