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文章来源: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主编 闻 妙编写
序 一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部显示佛陀修行证果的重要经典。一真法界,体性周遍,所以叫大;万法圆融,缘起无尽,所以叫方广;依靠万行的因华,庄严诸佛的果德,所以叫《华严》。
这部经共有三种译本:东晋时佛驮跋陀罗所译的六十卷,叫《六十华严》;唐时实叉难陀所译的八十卷,叫《八十华严》;唐时般若所译的四十卷,叫《四十华严》。其中以《八十华严》的文义最为畅达,品目也比较完备,所以流传最为广泛;《四十华严》则是详细叙述前二经的《入法界品》。按照天台智者大师的判释,把一代圣教分为“五时八教”。佛成道后三七日说《华严经》,叫“华严时”,然后再说《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等经。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将全经八十卷分为四分;第一会有十一卷,为信分,第二会至第七会共四十一卷,为解分;第八会有七卷,为行分;第九会有二十一卷,为证分。佛在天上人间七处九会,为法身菩萨说此圆顿大法,使大众顿证法界,末后普贤、文殊菩萨及许多善知识为善财童子广说怎样修菩萨行、学菩萨道的渐证妙法。
闻妙老居士,青年学佛,道心淳厚,几十年来自行化他,默默耕耘,编述、著作各种佛教书籍数十种。其中如五十年代所编写的《寺院巡礼》,流通国内外,脍炙人口,所写《优婆塞戒经·学习笔记》、《古今护生画集》,《音声佛事》、《佛教音乐漫谈》,《素食问答五十题》、《新编物犹如此》等,不仅体现他的慈心热肠、弘法利生的宏愿,而且所写内容,都笔调清新,引人入胜,具有浓厚的时代意识,十分难得。这次闻妙居士又以《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题材,用故事形式进行讲述、编写,反映了善财童子一心求菩萨道,辗转参访了德云比丘乃至普贤菩萨等善知识,倾听了广大甘露法门,使他次第获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终于证入了一真法界。善财童子虚心求教、不断进取的求学精神,给广大佛教徒,特别是佛教青年带来无穷奋发向上的力量。
此书出版后,祝愿见闻随喜的有缘同修,宣扬介绍,广为流通,引导大家学习善财精神,努力探求华严性海,彻证自性宝藏,圆满成就生命史上这一大事因缘。谨此表示衷心祝愿和祈祷。
徐 恒 志
1998年12月8日序于上海
序 二
普陀山是人所共知的观世音菩萨道场,也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之第二十七参时,参见观世音菩萨的地方,山中还有善财洞等圣迹。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普陀山的修复开放,故来山朝礼大士的游客与年俱增,来山者不时问起本山的历史,问起观世音菩萨与本山的关系,问起善财洞、及观世音菩萨说法台等处的典故,尽管法师或导游者怎样解说,还不能满足朝山者的求知欲望,他们都在想:如果有几本这方面的书多好啊!
普陀山全山统辖方丈妙善大和尚,素对佛学的研究与弘扬十分关注,在他老人家亲自倡导下,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于去年秋天正式成立,研究所的宗旨是发掘、研究、弘扬佛教文化,其具体的工作是开展深层次的天台宗和其他宗派的研究,进行观音信仰与观音菩萨和普陀山关系及其历史状况的研究。并以课题管理为运作模式,充分调动和组织社会力量来搞好研究工作。为了研究和弘扬佛法,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首批聘请了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四十八名。闻妙居士与我有数十年之鸿雁往来,有较深的文字因缘,居士撰写与编校之书达数十种之多,是居士界的学者,故亦在聘。
闻妙居士接到研究所的特约研究员聘请书后,不顾自己年逾古稀并患病刚出院的身体来信说:“趁尚能做一点事,尽可能赶快去完成,因为年纪大了,到那时脑笨眼花,就只能念佛了。人命无常啊,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他自10月份出医院回家后,也没有遵医嘱休息,即投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之编写工作。经过二个月的努力,居士终为佛法的弘扬又献了一份厚礼!
去年底,闻妙居士将书稿配上吴县圣恩寺原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赞》后,寄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审阅,并问序于余,特记本册成书因缘如上,以答居士之深意。
林 克 智
1999年元旦于普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