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禅修
觉苑讲堂
答疑解惑
文化教育
佛教常识
佛教故事
短期出家
佛七共修
禅七共修
您当前所在位置为:首页 > 弘法禅修 >
<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徐文明教授讲座>
  
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
——徐文明教授讲座
 
    2014年8月3日上午8:30,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教授应梵华法师之邀,来到梵华精舍讲堂,以“青年佛教与佛教青年”为主题,为第三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大学生夏令营的营员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
 
    徐文明教授1965年11月生于河南濮阳。1987 年郑州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毕业,199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中国哲学,出版《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轮回的流转》等12部著作,发表论文190余篇。
 
 
徐文明教授正在讲课
 
    徐教授首先列举了当前很多人对佛教的错误看法,例如学佛是老年人的事情,佛教老朽过时等等,从而引出了佛教一直处于青年期的论述。佛教抓住了人性,抓住了生命的本质,以“智慧”和“慈悲”为核心思想,确立了自己相对其他宗教的先进性。
 
    佛教智慧通过现象看本质,超越了物质、现象、世间、自我,超越了空间与时间。“慈悲”与俗语“爱心”相似,爱心是和谐的表现,是智慧的表现,缺少爱心是社会的悲剧。面对当前社会各种灾害和灾难,如何增加安全感,最好的办法是充满爱心,爱身边的人,也爱远方的人;爱亲人也爱仇人;爱好人,也爱坏人。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矛盾、冲突和对抗,化解矛盾、团结协作、相互忍让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梵华精舍讲座现场
 
    对于佛教寿命,徐教授认为只要有人类就会有佛教,并不是佛经上所说的1万多年。“正法”、“像法”、“末法”表述佛教生命阶段的概念也是相对的,每个人可以灵活选择。目前是所谓的末法时期,若一个人努力学佛,心存正念,对他个人来说就是“正法”时期;如果一个只知道拜佛像,那就是像法时期;如果对佛法忽视不闻,那他就确实处于末法时期。
 
 
同学们在专心听讲
 
    徐教授认为人的一生不同时期的价值是不同的,会有三个高峰期:20-30岁是青春高峰,最适合学习;40-50岁是事业的高峰期;第三个高峰期则是90岁以后。第一个高峰是父母给的,后两个高峰是自己创造的,前面的高峰是以后的高峰的基础。徐教授勉励大家要珍惜青春的大好光阴,集中精力学好本领。如果有机缘尽可能学佛,成为佛教青年,增长智慧,识真假、辨是非、晓善恶、解美丑、明利害。徐教授还提醒大家,面对当前社会垃圾信息爆炸,网络等科技诱惑保持清净心,抵御住诱惑与干扰,不要变成物质和金钱的奴隶。物质产品被污染还是次要的,精神被污染是最可怕的。
 
 
营员代表向徐教授献花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出了多个问题,如微信传播佛法的碎片化、三年自然灾害、战争的正义性、藏传和南传法师吃荤、如何选择佛学素材等等,徐教授一一回应,给予同学们精彩的开示。最后夏令营营员代表向徐教授献花表示感谢。
 
 
 
撰  稿:李鸿飞    摄  像:李全宇、姜  满

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 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电话:0316-7271328 传真:0316-7271328
手机:13343162664
冀ICP备12010246号 邮编:065700 技术支持:联通广告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益津北路39号(霸州市佛教协会)(106国道东侧,茗汤温泉度假村北,霸州市人民法院斜对面,津保铁道桥南侧路东)
微信公众平台:fanhuatemple

梵华精舍对公账号信息:
开户行:中国银行霸州支行
收款人:霸州市梵华精舍
账  号:101892149798
咨询人:(藏华师父)13343162664
客  堂:0316-7271328

网站管理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