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师生参访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3级宗教班师生14人来到河北省霸州市佛教协会驻地——梵华精舍参访交流,体验了在新时代道场人文气息与丰富的学修生活。

参观梵华精舍经典结缘处

梵华法师与师生亲切交谈
参观梵华精舍抄经堂
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梵华精舍住持梵华法师以及精舍志愿者对此次来参访的师生们给予了周到热情的接待。首先,大家参观了梵华精舍的大殿、客堂、志工家园、讲经堂、抄经堂、古籍修复室、图书馆、流通处、结缘处、客房、斋堂、安保室等部门机构,了解了各部门的功能,并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寺院体验生活和学习交流活动。
佛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要了解佛教,除了要了解其信仰内涵,同时也应该要了解佛教文化的精髓。佛教的本质不是哲学,不是宗教,而是教育,佛教是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底蕴和道德伦理规范的伟大教育。两千多年来,佛教深深地扎根在华夏大地,充分地融入在中华文明的土壤中,深刻地影响着历代国人的思想与生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
梵华精舍一直秉承“以文化弘扬佛法、以艺术陶冶情操、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回报社会、以奉献提升价值、以共修长养慧命”六大宗旨,为能走入精舍的有缘人,安排丰富多彩的互动共修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班的师生参访团此次来到梵华精舍,严格按照中国佛教寺院的传统作息规则,学习体会精舍内所传承的文明礼仪,充分感受新时代人间佛教的人文新气息。
精舍大殿内庄严的早课

体验佛教过堂用斋礼仪

师生共同参加瑜伽晨练
18日早上,全体师生4点40分起床,简单的洗漱后,来到大殿上早课。下殿后,大众念佛出列,鱼贯进入斋堂用早斋,在精舍志工的细心引导下,同学们认真体验了庄严又安静有序的用斋仪轨。饭食结束后,大众列队念佛来到大殿回向,感恩为大众无私付出的常住与志工人员。
用斋结束后,师生们在来自北京的志工——瑜伽教练薛志芳老师的指导下,一起练习瑜伽,短短二十分钟的练习,让大众顿感身心舒爽。

观看梵华精舍菩提路 了解精舍六大宗旨

中国佛学院法师、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精舍住持梵华法师与大家分享
上午8点,大家在讲经堂一起饶有兴趣的观看了由精舍志工——许艳春老师讲解的梵华精舍菩提路幻灯片,回顾了梵华精舍成立4年以来,举办各类公益活动,不遗余力的为弘扬佛法、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慈善,引导信众正信正行,福利社会大众,巩固集体共修所作出的成绩,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梵华精舍六大宗旨的内涵。随后,惟善法师与梵华法师一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佛教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给同学们进行了慈悲开示。同学们受益匪浅。
韦陀菩萨圣诞日 梵华法师带领同学们举行上大供仪式

午斋体会“食不言、轻举止、龙含珠、凤点头”餐饮礼仪
同学们参加梵华精舍周末读书会学习与分享
当天,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三)正值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日,全体师生一起参加精舍举办的上大供活动。下午,精舍还特地安排了坐禅、抄经等活动,让参与者体验心灵深处的安宁和祥和。当天正赶上精舍每周六晚例行的读书会,读书会正在学习台湾慧律法师的《佛教与人生》,读书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深受感染,部分同学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霸州市博物馆馆长王桐先生在博物馆门前接待全体师生一行参访

仔细参观霸州市博物馆藏唐代铜佛像
师生全体参观中国自行车博物馆
第二天(7月19日)上午8:30分,师生们在梵华法师的协调与陪同下,一起来到霸州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华夏民间收藏、唐代铜佛像等特展,受到了霸州市博物馆王桐馆长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参访团随着解说员的引导,了解了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理概貌,通过实物的展示,更形象生动的了解到霸州历史的变迁和人文生活概貌,参观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实物展,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尔后,师生们特别对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内展示的数百种世界各地的自行车兴趣浓厚,仔细观摩。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惟善法师赠送梵华精舍《宗教研究》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教授惟善法师为了表示感谢,赠送梵华精舍方立天教授创办的《宗教研究》期刊一套。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班师生与梵华法师合影留念
下午1点半,参访团全体人员满怀法喜,圆满结束了本次为期2天的参访行程。他们走入精舍参访交流,对于佛教的文化建设与共修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对于宗教现象所呈现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讲,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此举能丰富他们对宗教现象的真实认识和体验,对于宗教教化对社会的积极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他们带着好奇而来,满载法喜而归,相信他们运用哲学的思考,参与丰富的实践,必定能对将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国家未来的建设,奉献自己更大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