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华精舍第四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大学生夏令营讲座(7)
中国佛学院昌如法师讲座:佛法漫谈
2015年8月6日,梵华精舍第四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大学生夏令营进入了第六天,上午8:30精舍礼请中国佛学院昌如法师为营员们举行《佛法漫谈》讲座。昌如法师是中国佛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目前在中国佛学院担任讲师。
讲座前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请师仪式,昌如法师在精舍住持梵华法师陪同下步入讲经堂,落座之后开始了2个多小时的讲座。昌如法师觉得时间太短暂,系统地为营员们梳理佛学知识肯定不够,于是讲座采用新颖的漫谈形式,让营员们提出学佛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法师一一解答,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让营员获得更多的收获。昌如法师讲课有个特点,不用话筒,声音就能非常洪亮,振聋发聩。
请师仪式
静候昌如法师
梵华法师主持讲座
昌如法师落座开讲
有营员问昌如法师:“佛学与科学是什么关系”?昌如法师回答道:“民国开始,所有事情为了让别人相信,必须要用科学来解释。然而人们普遍弄混了科学与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与科学技术不同,科学是人们探求真理,而科学技术是真理的追求过程中的意外收获。现代一些人把科学技术当做真理,变成了唯科学主义。事实上科学的这种追求与佛学在本质上相同,佛学是对精神上的探索。”
营员提问
昌如法师在板书
有营员问法师:“什么是因果报应?孩子太淘气是不是父母的果报”?昌如法师认为:“不能用普通人认为的机械的因果来解释佛教上的因果,因为无法知道哪里来的因,哪里来的果。佛教中的果也就是下一个果的因,要想成就佛道,就要改变自身的性格,这样才能消业,从而改变因。如果父母自身都不安心,肯定会影响孩子会闹,如果不能自度,如何能够度他”。
营员提问
此外,昌如法师还为学员们解答了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阿罗汉称谓的由来,如何敬佛,佛教戒律必要性的问题。昌如法师还说,学佛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不论老师或学生都要坦诚相告。法师在授课过程洒脱自如,平易近人,回答问题时妙语连珠、由简入深、善用比喻,通俗易懂,使大学生营员们能够很好的理解佛学知识。
昌如法师为营员讲解
昌如法师说,众生苦难的根源是日常生活中的我执,获得快乐的根本就是要在当下修正自己的行为。破除我执,以无我的精神和心量去面对人生、实践人生。以期达到学佛的个人化、家庭化、工作化、朋友化乃至于社会化,实现自我人生质的飞跃。昌如法师还为营员们推荐了《佛陀的启示》,里面讲述了什么是佛,佛教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的基本方法论,是一本不错的学佛入门教材。
营员们和昌如法师两个小时的佛法漫谈,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最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和鲜花感谢昌如法师的精彩讲座。
鼓掌谢师
撰文:曹博洋 摄影:贾伟 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