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华精舍第四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大学生夏令营讲座(8)
中国社科院纪华传教授讲座:禅宗精神与人生智慧
【编者按】纪华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苏州西园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佛教研究院执行院长等,已出版《中锋明本与元代禅宗》、《中国佛教与禅宗》、《明清鼓山曹洞宗文献研究》、《中国近代佛教史》等专著。
纪华传教授
2015年8月6日,梵华精舍第四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大学生夏令营进入第六天。下午一点半中国社会科学院纪华传教授在讲经堂,为营员们开讲《禅宗精神与人生智慧》。
讲座现场
纪教授首先讲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其肉身舍利目前保存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纪教授认为六祖慧能大师是禅宗真正的创始人,六祖虽然不识字,但是由六祖言说,其弟子法海集录的《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人写的被称之为“经”的著作。
接下来,纪教授简要介绍了禅宗的历史与思想。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经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尊者”。所以,从根本上讲迦叶尊者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师。在中国,禅宗初祖是达摩祖师、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纪教授深刻讲解
禅宗的精神就是保持正念、觉照、安详、自在的生活。禅宗的禅是般若的意思,不是坐禅的禅。禅,梵语dhyana,又作禅那。意译作静虑(专注一境,正念思维。)禅是一种正念的生活,回归当下。禅是生命的亲证,是一种身心放松的艺术,人生自由境界的探求,养成完美人格的方式,是自然、自由自在的人生。禅的出发点是生死大事,五祖弘忍禅师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营员们认真听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是禅,处处是佛法。道,体现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平常的接人待物当中,平常心即是道。富有深刻人生道理的禅师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悟道的。
禅宗公案里的布袋和尚写过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曾经有人问无闻禅师:什么是佛,什么是道?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
纪教授还给大家讲白居易去拜见鸟巢禅师,看到鸟巢禅师衣破烂,鼻流涕,躺在树杈上。苏东坡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禅师答: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苏东坡笑说:三岁孩童都知道。禅师答:八十老翁做不来。因此,一定不要心外求法,要在生活当中时时观照自己的内心,在日常生活中参悟。

纪教授解答营员的提问
在讲座的最后,纪华传教授还就营员们的提问做了细致的分析和解答,帮助营员们解除了内心的困惑,引导营员们选择正确的学佛道路。
撰稿:王慧荣 摄影:李鸿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