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禅修
觉苑讲堂
答疑解惑
文化教育
佛教常识
佛教故事
短期出家
佛七共修
禅七共修
您当前所在位置为:首页 > 弘法禅修 >
<虽富犹贫的老人>
  

虽富犹贫的老人

                证严法师

    不久前,听志工说过这么一件个案:有一位老人,早年事业做得很昌隆,拥有许多房产,也将子女抚养得很好,并且让他们出国留学。子女们成家立业后都留在国外,只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台湾。老太太往生后,就只剩他一个人。

    因为他年轻时缺少对他人付出爱,所以一直孤独地生活。后来孤零零的来到花莲,买了一幢别墅,装潢得很好,但还是孤单的一个人住,生病了也无人照料。

    他在慈济医院进出,都是形单影只,只有志工们关怀他。虽然,最亲近的是子女,但是他们都住在国外,生病时完全得不到子女的照料和关心,连亲戚朋友都和他很疏远。他也知道因为以前自己很少付出爱,才会落得如此孤单。

    他说他已知道应如何做了,只要等到身体好起来。。。。遗憾的是,他还来不及做到,就气喘病发作,往生了。

    虽然他拥有一切物质财产,但是到最后又能带走什么?最后他想付出,却已经来不及了。我想他这一生都没有快乐过,尤其是晚年,竟落得如此的凄凉和孤单。

    他走了,带着什么去呢?是满怀的遗憾!这就是“悭贪”的烦恼,这种烦恼是生生世世纠缠不清的,所以叫做“结”,是看不开的人生。

    我们平常应该互相关心,有能力就要去付出,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若自己有力量却不愿帮助人,这就是悭贪。付出的人生是幸福的,可是大多数的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付出的快乐。不愿意付出的人,绝对无法得到可敬、可爱的品格。

    有的人,把功夫教人后,心生后悔,担心对方会胜过自己;有的人,拿钱帮助别人后,却觉得后悔,心想:自己怎么这么傻?有钱不会自己用,为何要去帮助人呢?对方并没有感恩我!

    像这样付出之后,一直耿耿于怀,这是“悭”的烦恼。事实上,付出就是植福,应该觉得很快乐。就像我们走路,前脚走,后脚一定要放,不要一味地想——后脚所踏过的地方,还是我所占有的。人一定要向前走,走过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如此才能不断地前进,这就是学习扫除悭贪最好的方法。


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 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电话:0316-7271328 传真:0316-7271328
手机:13343162664
冀ICP备12010246号 邮编:065700 技术支持:联通广告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益津北路39号(霸州市佛教协会)(106国道东侧,茗汤温泉度假村北,霸州市人民法院斜对面,津保铁道桥南侧路东)
微信公众平台:fanhuatemple

梵华精舍对公账号信息:
开户行:中国银行霸州支行
收款人:霸州市梵华精舍
账  号:101892149798
咨询人:(藏华师父)13343162664
客  堂:0316-7271328

网站管理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