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第五届“佛教文化与生活·经典传承篇” 公益夏令营讲座【3】 福建佛学院乾亨法师:人生的艺术
2016年8月2日下午,福建省佛学院本科班主任乾亨法师为梵华精舍第五届夏令营的营员们带来了一堂关于《人生的艺术》的精彩讲座。
乾亨法师
关于艺术,法师给出了一个精辟的解释:真味。艺术就是一种真味。法师告诉我们比如绘画可分为三个层次:涂鸦、工艺品、艺术品。涂鸦性质的画处在比较低的层次,每个人都可以做,表达方式比较随意,就如没经过训练的人生。工艺品相对来说更精致,属于较高的绘画,对于制作技艺有着很高的规范和要求,就如掌握一定生活方式的人生。而艺术品的绘画,它除了本身在审美上的价值外,还具有体现在精神层面的独特价值。这个层次的人生,就如获得真髓的艺术品,所体会到的就是“真味”。
营员回答问题
人生是个含义很广的词,主要指每个人的生命经历,可以含摄为三个方面的问题:生存的问题、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作为人,最先需要考虑如何生存下去。但人不仅要考虑生存的问题,还需要活出一定的品质,希望活得快乐、开心,这就是生活和生命层面的问题了。这三个问题都有它各自独特的解决及改善方法。
中国在解放初期物质匮乏,经济发展滞后,生存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族的复兴,生存压力减小,人们的生活水平已得到极大改善,大众对生活与生命就有更多的关心与思考:如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属于生活和生命方面的问题。
营员专注做听讲充满法喜
现代社会中存在一种现象:有很多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人,他们的家庭生活却不顺遂,并不能每时每刻保持快乐。这说明他把生存问题解决得很好,而在处理生活和生命的问题时,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生活生命品质降低。我们需要有一种知识来解决有关生活生命的问题。
有部分人在反思佛教价值时,惯性思维地会从生存的角度来衡量,认为佛教没有社会价值,并没有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其实,佛教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生存层面。有些人喜欢来寺院,感觉在寺院很开心,其实这就是佛法在生活层面给人提供的产品。也有很多人因为对生命不了解,有痛苦,学佛以后会变得很开心,因为佛法将他对于人最深层次的关于生命的困惑解决了。这都是在解决生活和生命的问题。生活与生命的问题解决了,则能更好的为社会作贡献。
如何在这一世活出真味来?佛教告诉我们通过闻慧、思慧、修慧的方式,来实践佛法,可以解决人生的这三类问题:
闻慧,指听闻、学习佛法;思慧,指通过学习,把佛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态度;修慧,指将佛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生命中。在人生当中,各种境遇呈现出来时,我们的行为要体现出完全符合佛法,就是在修慧。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法师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很自在,这是因为他们尝到了佛法的真味。如果只是停留在听闻的层面,佛法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这些知识、概念没有做深刻的思维和实际的操作,并不会使问题得到改善,所以还需要思慧和修慧。
我们的身体并不是“我”在做主,它有着自己的规律。我们只有遵循身体的自然运行规律,它才能更健康。否则,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思想同样如此。我们的思想也并不是由自“我”做主,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时代等方方面面都在影响着我们思想的形成。比如,我们从小到大思想的变化,都是与周围环境比较得出的结果。知道心的规律,顺如规律加以引导,则能体味真心。
法师不仅带领营员们对“人生的真味”、“我是谁”等问题进行了反思,还慈悲开示了面对生活与生命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在日后细细体味。
撰写 张世祎 摄影 杨洋 王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