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禅修
觉苑讲堂
答疑解惑
文化教育
佛教常识
佛教故事
短期出家
佛七共修
禅七共修
您当前所在位置为:首页 > 弘法禅修 >
<第五届夏令营:明海大和尚慈悲开示>
   

梵华精舍第五届夏令营:明海大和尚慈悲开示

    201681日,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第五届“佛教文化与生活”公益夏令营开营,梵华精舍礼请明海大和尚莅临夏令营开营式。开营式一结束,又礼请大和尚,在精舍讲经堂为夏令营营员及与会大众开示。

明海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届、十一届河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并被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礼聘为客座教授。

 

明海大和尚

尊敬的梵华法师,各位营员,大家好。

这次能够到精舍来参加“佛教文化与生活”夏令营,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为什么感动呢?我们大家可能都能看到,有很多规模很大,建筑很雄伟的寺院。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在马路边上,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在做弘法利生事业的梵华精舍会有一种反差,会有一种对照,这是让我感动的地方。当然,作为一个寺院,有庄严的殿堂佛像,这些都很好,条件具备也很必要。但作为一个寺院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最核心的是要有法,有佛法。要有僧宝住持佛法在这个地方宣讲佛法,令我们能够听闻到佛陀的智慧。这些才是最最重要的。所以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我们的核心理念,坚持我们的愿力,坚持我们的忠实,梵华精舍的未来一定是非常光明的,非常远大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有更大的场所,更完善的   硬件设施,这样会有更多营员参与,会有这样一天到来,这是我心里的愿望。

这次梵华法师把定的题目是“经典传承”。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我看过一个统计,就是现在世界各国读书,每一个国民读书,比如说一个月读几本书,有这样一个数据。在这个统计里面,中国人一个月读书是比较少的。我的印象不是比德国人少,是比很多欧美国家要少。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这个时刻,你们各位有很多都是九零后了,在我们的生活中都面临着一个“读屏”和读书的抉择。读书跟读屏是非常不一样的,你们九零后有很多都是“读屏”,读手机和电脑的屏幕。而读书呢?很有质感的,很形象的,很生动的和一本书之间发生一个对话和交流。

有时候我想我们要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人过去几千年的生活里,有两件事是很重要的:第一件事是种地,第二件事是读书。所以叫耕读。耕:农耕。读:读书。可能这两个部分,是我们理解我们祖先精神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下手处。在中国传统古代的社会体制里面,读书和耕地好像特别容易把他融合起来,统一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种地也是读书,种地是在读大自然的书,种地是在和大自然交流。

 

大众认真聆听大和尚开示

读书是什么?读书是跟我们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和古圣先贤交流。所以,中国古人很重视读圣贤书。种地、读圣贤书在传统中国社会的架构里面好像很容易统一,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福报。

比如说传统的科举制度,一个人在家里种地,然后种地之余呢读书,可能转身他就通过科举制度发生一种身份的转换。在某一些朝代,他会进入到士大夫的阶层;在某一些朝代,他就提供了一个制度的可能。就是让你士大夫的身份,到某个时候你可以自由的退休,这叫志士。就是说,可能不到退休的年龄跟皇上请假,不干了,回家去。回家后继续读书,有的也会读书兼耕地。

那我们今天的时代,大家都知道,这两样东西呀,都受到严重的挑战。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先是工业化,后工业化,然后是商业文化,实际上现在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了。所以,特别在中国呢,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就是农业。农村,土地呀,直接跟大自然接触的这种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那么读书的这种方式呢,我看也面临着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这很值得我们警惕。我相信,不管读屏多么普及,读书啊,在我们现代人,二十一世纪的人,生活中仍然是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

我们看刚才那个统计数据,就是世界各国,各大国家,他们的国民读书的统计,我们就知道,在一些很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国民读书的习惯,仍然是保留着。在以前我记得,曾经有人预言,由于电脑,由于数据化传播,可能平面的纸媒将会被取代,就会没有了。现在我们知道,纸媒是受到了挤压,但他并没有消失。那么有人预言说,由于数据化阅读,读书将会被取代,但我现在看到,他显然没有被取代,而且我相信,未来也一定不会被取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读书啊,阅读的这个活动本身的内涵,他在我们生活中,他的构成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邃。他比这种单纯的是为摄取信息为目的的,工艺化色彩,工艺形式下的读屏是不一样的。他更加有机,也可以说更加绿色。

 

读屏,大家都知道吗,读电脑读手机,他是对我们的大脑有辐射的,这不用我讲。我现在呢,不上网,也不用微信。我以前用过一年微信,我发现我的视力急剧下降,后来我就刹车了。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样,但我稍微做了一些注意和观察。今天你们九零后可能觉得你们的身体很健康,我相信是这样的,你们是很健康。但你们的样子跟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做个横向比较。我们去年一个夏令营营员呢是个大学生,他没有去找工作,他很喜欢亲近大自然,然后我们寺院在衡水湖有一块地,我就说你去我们的地里去劳动把,他就去我们的地里去劳动。今年夏令营他回柏林寺的时候,我说你去比较一下,你有没有发现你和身边的那些同学有很大的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你是面色红润,当然这个红有点颜色偏深,然后两眼放光,眼冒金光。因为他在地里天天种地,天天劳动,用手机也很少,因为到地里很少用手机,手机会辐射庄稼,会对庄稼有伤害。我说你自己可能是不觉察的。但是,等你回到你的同学们当中你就知道了,所以,这次我们说到读屏,我是提示大家读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的时代,读书的生活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说,在一个书房里面有文房四宝,古代的书写是软笔的书写,过去写字要研磨,这个过程其实都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研磨,你没办法速成,用软笔写字,你有没有发现过,你用硬笔写字,你可以一边写一边打妄想,也不会影响你写错。但是,你用软笔写字不能一边写一边想别的。用软笔一边写,一边想别的,字写不出来。软笔的笔锋需要你全神贯注,你的注意力和你的手啊你的心都必须融为一体,这是修心。

现在二十一世纪,由于读屏的竞争呢,书也开始提高质量了。传统我们的书是宣纸,大家知道吗?这个宣纸是很柔和的,他跟有一些纸不一样,他对光线的反射是很柔和的。他的纸感很特别,过去印刷,他的油,他的墨都有香气。所以,你能闻到纸的香气,这个书本就跟一个人一样,他除了不会骂你,好像什么都有,他有气味。你可以碰他,他跟你说话,他有他的说话方式。所以,这样一个多维的我们的感官啊,对佛教来讲,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感官在阅读中会全方位的打开,那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变化是和读屏不同的。他是很立体的,很生动的,很情景化的,那么这样一种阅读啊,往往你的记忆啊也是会多方位的、多维的、很感性的也不容易忘记。你们知道,读屏就全然没有这些很具体的、很生动的构成要素。在读屏之中你所开启的感官主要是眼睛,所以,近视眼多了,还有颈椎,主要是眼睛。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就不然,读书的过程不一样,这一本书呢,这一页纸你可以在那里停下来,去思考,反复的读他。但是读屏呢,你很难在一个屏幕上停下来反复的思考。

读屏,通常是有点匆忙的,其实读屏的这种行为呢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消费主义的行为是一个套路的。所谓的消费主义,它具有即时的特点。比如说,你渴了,买一瓶饮料,喝完了,扔掉,解决问题了。现在师父讲到一个词,你不懂,马上把手机拿出来,上网查,看到,关了。所以他是消费主义的即时性的特点。读书和读屏的这种差异啊,我相信会使我们现代的人和后来的读屏比较多的人,会使我们的认知模式发生一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什么呢?现在我还不好简单的去评价它,但是基本上可以这样说,读屏获取信息,这种即时化的方式,会让我们的认知模式变的平面扁平化。就是这种纵深的思考,以及我们的心智里面那种直观直觉的开发它都很不够。由于我们读屏获取信息很快,会有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心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占予很多信息,这件事是我们占了很大便宜吗?但是,在我们占便宜的同时我们也会有损失,这个损失是什么呢?实际上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过量的占有信息的时候,我们内心对信息的整合,还有你内心的那种平静就会受到影响。其实,我们占有信息有一点是和吃饭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消化功能很好,你可以吃很多饭,消化它。如果你的消化功能不好,你吃了太多饭消化不了,它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障碍,信息的占有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你对信息缺乏消化能力,那么有可能它对你的心智带来不是智慧的增长,还有可能带来意识的扁平化,你并没有深度的智慧,你只是有一些简单的信息。而且,有些信息你很难给它排序,有些信息你很难忘记,为什么我们容易有网瘾,有的人玩游戏容易沉溺,大概有这种原因在里面。

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知道的东西,我们要知道他是比较难的,这就是我们上学学习的原因。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比这件事更难的一件事?有些东西你知道了想忘记它很难,更难。如果你叫张三的话,你在大学的学校里面有一天无意间在他的日记本上说:张三真可恨。你看到你的同学在日记本上有骂你的这句话你会容易忘记吗?你很难!你们在电脑屏幕上处理信息有时候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就是你知道了,想变成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变成全然的不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说,知道了以后,让所知道的信息对你不造成干扰。你是信息的主人,你的心能够驾驭这些信息这是可能的,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开发我们的右脑。接下来,我们的课程里有禅修,我们东方的修养里面,禅修有一种能力,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做所看到的这些信息的主人,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让他有序,能把它整合,有一些不重要的也能把它忘掉。忘掉要打引号,相对的忘掉。不让他冲到前面来干扰你,或者对你的情绪形成冲击。这说读屏和读书,这是我今天要提起你们要注意的。

我希望大家呢在未来要更多的重视读书,而且要读圣贤书,什么叫圣贤书呢?圣贤书就是你会翻来覆去的读,不是说一下就读懂的。往往圣贤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是半懂不懂,甚至有的地方是全然不懂。但是,由于我们的内心有一份恭敬心,即使是全然不懂,它在你心里会留下一个疑问。那么,未来你的心会消化它,等你消化的时候,圣贤的话就变成你自己的智慧。我出家很多年,我在大学的时候读过《周易》《论语》《墨子》《老子》《庄子》这些都读过。但是我出家以后就很少有看这些书了,一个是因为工作,一个是有时间就看佛教的书比较多。但是很奇怪的是,有时候到一个时间点,会忽然间想起来,啊!原来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就是以前读过的,当时没有太读懂的或者是完全没有读懂的话一直在我心里,然后到一个时间点上呢,这些当时你不懂的话会突然心开意解,会融会贯通,这就是圣贤书的特别之处。所以我想呢,佛教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佛教里的智慧是三种,闻、思、修。“闻”的智慧就是知识的,“思”的智慧是观念的,“修”的智慧是实相的。我们把三种智慧把他简化一下,闻和思这两种智慧通过读书都可以得到。闻思就是读书,修呢扩大一点就是实践,包括禅修,包括你们在生活当中的修行。

其实,一辈子的学习就是这两件事:读书和实践。

 

营员合掌礼谢恭送大和尚

撰稿:王慧荣
摄影:赵彦平 董昊宇

 

 

 

 


Copyright 2012 版权所有 河北省霸州市梵华精舍
电话:0316-7271328 传真:0316-7271328
手机:13343162664
冀ICP备12010246号 邮编:065700 技术支持:联通广告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益津北路39号(霸州市佛教协会)(106国道东侧,茗汤温泉度假村北,霸州市人民法院斜对面,津保铁道桥南侧路东)
微信公众平台:fanhuatemple

梵华精舍对公账号信息:
开户行:中国银行霸州支行
收款人:霸州市梵华精舍
账  号:101892149798
咨询人:(藏华师父)13343162664
客  堂:0316-7271328

网站管理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