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青年夏令营讲座】法护法师:迈向清净解脱之道 ——法护法师:迈向清净解脱之道
2017年8月2日上午8:30,法护法师莅临梵华精舍讲经堂,与第六届“佛教文化与生活·经典传承”青年夏令营营员们交流学佛修行心得,分享如何迈向清净解脱之道。法护法师是香港大学博士,在禅修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体验。

法护法师与营员在交流
法护法师谈到,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人生是苦,涅槃就是极乐,佛陀的教诫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见佛教强调的是净化人心。禅修在佛教中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止禅,一个是观禅。止禅是指通过禅修的方法断除习气,从而达到断除烦恼的目的;观禅是指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开启我们的智慧。

法师与营员交流分享现场
不同的禅修方法对治不同的烦恼。不净观、随念佛德、慈心观、念死这四种修行法门被称为“四护卫禅”。因为它们能够保护禅修者免除种种的危险。
不净观是指观想身体坏烂的过程,可以对治贪欲;随念佛德,对治恐惧。“随”是不间断的。念诵可以直接念巴利文原文,念时要形、音、义具足,才可发挥念诵的力量;死随念对治放逸、悭贪爱著,而且能策励行者明白。死亡是来鞭策自我,不让自己懈怠的方法,一个人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他的人生才会快乐。
我们禅修改变习气,消除散慢,觉照当下。法师跟大家交流了佛教中的巴利语,为大家介绍了巴利语的历史发展。在讲座现场,法护法师还为大家演示用巴利文念诵佛经,并用实验数据来说明诵经可以让人的内心安定。法护法师还现场带领营员念诵了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让营员们亲自感受念诵的音声对人的摄受力。
营员们随法护法师念诵
慈心观对治嗔恚。“慈”巴利文指亲密的意思;“悲”是指深度的聆听者。慈心观的基础是感恩。首先,祝福自己“愿我快乐”时,也可以为自己送上特别的祝福,正面的心愿。其次,要观想自己的亲近之人。佛陀认为慈心可以让人得到释放,就好似温润的水分,内观的修习可以很“枯燥”——它让你看到真相,看见身心,看见无常、苦和无我。

营员向法护法师提问
在和营员交流过程中,法护法师耐心解答了营员的多个提问。法护法师勉励营员们,人生无常,须智慧看待,脸上随时保持微笑,就是无价之宝,就是对一切众生最好的供养。
营员代表向法护法师献花致谢
撰稿:蒲思倩、彭俊楠 摄影:赵连平、于彩青、李鸿飞
|